職稱、社保、職業資格證等證件,全國聯網到底意味著什么?
對于建筑人來說,常用證照全面開展電子化應用和全國互通互認,最直接的影響就是“掛證”將會越來越難,逐步走向末日。
以前主管部門查“掛證”,可能還需要跑現場,翻閱紙質資料,溝通其它部門互通信息。而在電子證照全國互通互認之后,監管人員只需要在電腦前點點鼠標,相關公司有哪些人員構成,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交了社保,不同人員都是什么學歷,什么職稱等信息便可一目了然。
這樣一來,對于主管部門而言,監管成本便會大幅度下降,反過來,對于“掛證”的企業和個人而言,風險則大幅度提升。
由此可以推測,只要處罰措施夠及時、力度夠大,以后有可能會出現不敢掛,不能掛的情況。大家詬病多年的“掛證”現象以及由此導致的到崗履職、招投標、安全生產等問題有望得到真正的改觀。
其實就各地市而言,已經開始利用大數據查處本地“掛證”問題,以廣東省為例,前段時間廣州市和東莞市分別發文:
廣州:交易系統將自動比對項目負責人社會保險繳納單位信息,查處打擊招投標活動“掛證”行為!自2022年3月1日起執行。
東莞:即日起,不得使用一建紙質證書或其紙質證書編號等相關信息參與投標!
另外,此前多地發布的建造師等人員“掛證”問題查處通報,也反映了利用大數據查社保、查證書已經是主管部門查處“掛證”行為的主要手段。